等到秋来冬又至,不如等待到来年

01
当我们把一个不读书者和一个读书者的生活上的差异比较一下,这一点便很容易明白。
那个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,以时间和空间而言,是受着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锢的。
他的生活是机械化的,刻板的;他只跟几个朋友和相识者接触谈话,他只看见他周遭所发生的事情。他在这个监狱里是逃不出去的。可是当他拿起一本书的时候,他立刻走进一个不同的世界;如果那是一本好书,他便立刻接触到世界上一个最健谈的人。
这个谈话者引导他前进,带他到一个不同的国度或不同的时代,或者对他发泄一些私人的悔恨,或者跟他讨论一些他从来不知道的学问或生活问题。
一个古代的作家使读者随一个久远的死者交通;当他读下去的时候,他开始想象那个古代的作家相貌如何,是哪一类的人。孟子和中国最伟大的历史家司马迁都表现过同样的观念。一个人在十二小时之中,能够在一个不同的世界里生活二小时,完全忘怀眼前的现实环境。
这当然是那些禁锢在他们的身体监狱里的人所妒羡的权利。这么一种环境的改变,由心理上的影响说来,是和旅行一样的。
不但如此。读者往往被书籍带进一个思想和反省的境界里去。纵使那是一本关于现实事情的书,亲眼看见那些事情或亲历其境,和在书中读到那些事情,其间也有不同的地方,因为在书本里所叙述的事情往往变成一片景象,而读者也变成一个冷眼旁观的人。
所以,最好的读物是那种能够带我们到这种沉思的心境里去的读物,而不是那种仅在报告事情的始末的读物。
我认为人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阅读报纸,并不是读书,因为一般阅报者大抵只注意到事件发生或经过的情形的报告,完全没有沉思默想的价值。
据我看来,关于读书的目的,宋代的诗人和苏东坡的朋友黄山谷所说的话最妙。
他说:“三日不读,便觉语言无味,面目可憎”。
他的意思当然是说,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,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,而只有抱着这种目的的读书才可以叫做艺术。
一人读书的目的并不是要“改进心智”,因为当他开始想要改进心智的时候,一切读书的乐趣便丧失净尽了。
他对自己说:“我非读莎士比亚的作品不可,我非读索福客俪(Sophocles)的作品不可,我非读伊里奥特博士(Dr·Eliot)的《哈佛世界杰作集》不可,使我能够成为有教育的人。”我敢说那个人永远不能成为有教育的人。
他有一天晚上会强迫自己去读莎士比亚的《哈姆雷特》(Hamlet),读毕好象由一个噩梦中醒转来,除了可以说他已经“读”过《哈姆雷特》之外,并没有得到什么益处。

相关文章:
- [图文精选]令人迷恋的季节2019-07-16
- [情感故事]远海2020-06-26
- [心情文章]曾经的恋人2019-09-21
- [网络日记]初春有若初见2019-06-15
- [爱情散文]我的灵魂都在守候着你2019-11-28
- [思想思维]人生真的不必太计较2020-01-22
- [心情故事]待到来年,与百花一起盛开2019-08-04
- [心情故事]有个懂你的人,是最大的幸福2020-01-09
- [情感文章]嫩蕊细开,繁花纷落2020-02-23
- [网络日记]那些曾经受伤和流泪的人2020-10-24

相关推荐:
- [网络日记]给自己一个不忘初心的方向2020-12-28
- [原创文章]在人生的道路上,我不在乎遇2020-12-28
- [爱情故事]如果我不爱你,多好2020-12-10
- [思想思维]平凡人的梦想在哪里2020-12-06
- [伤感散文]我怎么能忘记2020-12-04
- [思想思维]只有学会了选择,学会了放手2020-11-20
- [原创文章]好女人,盛世叁代2020-10-30
- [心情文章]如果说生活可以让你重来2020-10-26
- [随笔散文]谁应该为孩子的生命买单2020-10-26
- [网络日记]那些曾经受伤和流泪的人2020-10-24

- 敞开心扉,微笑12-29
- 生活可以简单12-27
- 愿生活平静如水12-23
- 把剩下的青春留给自己12-20
- 红尘不仅仅是修行12-17
- 如果风要带走我,你会留12-15
- 不经意间,我已经过了自12-12
- 有这样一种人,很淡定12-08
- 在开灯的那一瞬间12-06
- 做岁月的主人12-04
- 医生的天职1126次
- 原来是一辈子的结局554次
- 七月的太阳512次
- 我们要相信自己472次
- 感受到对他们的爱360次
- 世间之美景,它不在路357次
- 我们不是生活在真空里341次
- 那些真正精致的人334次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