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度地图 - 谷歌地图 欢迎光临文章网 - www.wenzhangs.cn
文章
您的当前位置:主页 > 日志大全 > 心情日志 > 正文

最亲最深的血缘感情

来源:网络 编辑:文章网 点击: 时间:2018-06-30

在我们的生命当中,总会有一个人,一段情是我们永远都无法忘记的,会一直在我们的内心深处,经典亲情故事分享给大家,让你能更加深切地了解真挚的亲情。

我是一个把情感藏在心里的人,不会在外人面前表现出来。多少次当我想起姥娘的时候,眼泪会不由自主地盈满自己的眼眶。今年正月初三,再次引发我又想起了已经去世二十多年的姥娘(我们这里对母亲的母亲的称呼,有的地方称姥姥、外婆等),心里百威交集;小时候(六十年代末期到七十年代中期这八、九年)在姥娘家的件件往事浮现在我的脑海里。

我有一个非常亲我的姥娘,我的姥娘非常勤劳、俭朴、慈祥、和善。她是农村众多普通、平凡的老太太之一,她非常辛苦地干了一辈子农活,直到真正干不动为止。她对晚辈的亲爱,不是用语言来表达的,而是她的身体力行和无私的奉献付出与慷慨给予。悠悠往事,历历在目。

小时候经常去的地方就是姥娘家,因为到姥娘家会有好吃的食物——鸡蛋、炒豆、焙芝麻干馍等等。姥娘在闲时还砸杏核腌杏仁,腌好后不舍得吃,专门等她的外孙子和外孙女来吃。秋天雨过后,如果我在姥娘家,姥娘就让我提个小蓝到收割后的豆地里捡豆芽,捡回后炒豆芽吃。在农村,那不是一般家庭都能吃到的好菜。现在看来这些所谓的好吃的真不算什么,掏钱那儿都能买到。可是,在上世纪六十、七十年代,像我这这样的农村的孩子,能吃上这些食物,感觉那是很有口福的——可不是一般农村孩子都能吃到的食物。

姥娘家离我家不远,就二里地,过一条沟,再过一条公路即到。我虽然小,但一般情况都是我自己去姥娘家,家里人没有人担心我会不会出什么事儿,主要是那时候社会环境还是比较好的。我到姥娘家,她下地干活我就跟着她去,如果我去时她不在家,我就会去田地里找。我清楚地记得有一次姥娘下地干活,我跟在她后面,一手拿着焙的芝麻干馍,一手拿着一根黄瓜,走着吃着。那个味道到现在我都感觉比吃什么都美,别的孩子看着我吃也特别眼馋。通常到了姥娘家,首先让姥娘煮两个鸡蛋吃,姥娘从来就是无条件给煮。每次煮鸡蛋我都是迫不及待,正煮着就想下手捞出来吃,姥娘这时会拍打一下我的手让我再等一小会儿。煮熟后再放在凉水里降一下温,好剥鸡蛋皮。其次是吃炒豆,我为什么让姥娘炒炒豆吃呢?因为我家是大人口家庭,虽然一年只有一个二月二,但我家最多也就是吃个煎饼(是大部分红薯面掺一点麦面做的,没啥油水,反正我觉得不太好吃;不像现在,全是麦面,里边掺些菜或在上面打个鸡蛋等,品种多,抹的油也多,好吃),偶尔会炒一点炒豆分了吃,炒的少吃的就少,根本不解馋;原因是,生产队时我家劳力少,挣工分少,分得的粮食也少;吃杂面条需要掺豆,是主要食物,一般是不会轻易炒炒豆吃的,如果都炒成炒豆吃了,那怎么吃饭?而姥娘家就姨她们两个,都是劳力,两人挣工分,不愁粮食,有一定量的黄豆。再一个,平时也吃不到有香味的食物,炒豆是唯一嚼着有香味的食物。现在商场、超市里就有很多各种豆类的食品,小孩子都喜欢吃。也许那时我也是现在的小孩子的心里,可是,那时没有商场、超市,无处可买,所以就得自己炒了吃,到哪里吃,唯一的去处就是姥娘家。因为在姥娘家是无拘束的,只要姥娘家有,什么都可以要求姥娘给做了吃。上小学时,基本上是星期六下午到姥娘家,住一晚上,星期日下午才回家。这一天多的时间在姥娘家,也就是吃吃玩玩。农村有句俗语:外甥是姥娘家的狗,吃完扭头就走。这就是外甥对于姥娘家来说,来去自由、吃喝随意的真实写照。

姥娘是小脚,干活累了一晌或一天,还是很高兴为我做好吃的。一般中午,我在姥娘家,姥娘就做粉条菜捞面条。别看这种饭,当时我吃着跟过年似的。因为当年我家十几口人,一年到头也不一定能吃上这样的饭,那个年代的人应该都会有这种感受。我记得有一次傍晚我在街上玩,姥娘问我晚上吃啥饭,我说吃面片。小孩子玩心太大,到天已经黑了,我还没有回去。姥娘喊我吃饭我才回去,回去后姥娘已经把面片做熟了,并且只给我一人做的,姥娘和姨吃的是稀饭。饭碗在进院门的一个矮墙上放着,姥娘端下来递给我让我赶紧吃,说都吃完饭了,就剩你自己了,赶紧吃吧。姥娘和姨没想到的是,我突然生气说不吃了,姥娘问为啥不吃,我说有风刮碗里土了。姥娘和姨都说,放这么高,也没有那么大的风,那儿来的土啊!但我还是不依不饶,说啥也不吃,还要姥娘重新做。姨在一边说,不吃也不给他做,姥娘也有点生气了,我一看这情势,就不情愿地把这碗饭吃了;吃着也没有感到有土尘,实际上纯粹是我在故意挑食,没事儿找事儿。到现在,我一直养成了好吃面片的习惯。比如,中午专门做面片吃,吃饺子时会让母亲在最后用剩余的面擀点面片,用饺子汤煮面片;现在由于我的影响,妻子也不时在中午或晚上做面片吃,吃完饺子再煮点面片吃。到上初中(1975年在祁王联中)时,我还时不时地中午放学不回家,跑到姥娘家吃饭,直到上高中后,就很少到姥娘家了。1982年10月底,我当兵后,每次探家回来当然少不了看望姥娘。

五、六岁时的我也很淘气,和姥娘的邻居几个小孩捣马蜂窝被马蜂蛰住,我痛得哭了整整一天。那时候也没有想到去医院看看,姥娘抱着我揉揉晃悠了一天,直到我不痛不哭。有一次,姥娘在翻烙馍,我也不知道怎么把右手按在了凹子(在上边烙馍或烙饼)上,一下子满手被烧成了泡,姥娘赶紧用煤糊在了我的手上。搁现在断然是不会用煤糊的,不卫生也容易感染,可那时没有那么讲究,农村的土法(后来,我才知道,煤具有凉性,能减轻被烧的疼痛。还比如,身上那儿碰、割破流血了,就捏点土抹住就算止血了,俗称姥娘土)也能治好,也没有感染。也许那时小孩子的抵抗力较强,如果现在谁的手被烧成了泡,他决不会用煤湖在手上的,也决不会随便捏点土抹在流血的口子上。记得四、五岁那年,中午吃饭,我端着一个白瓷碗,碗里的饭吃完后,我端着空碗跑着回屋,不小心被“门前儿”(即门坎,过去的房子,屋门儿都有个二、三十厘米高的门坎,如今盖的房子已经不设门坎了。)绊倒,碗摔碎了,碗渣将我的左眼眶(上眉毛内,现在仍有疤痕)磕破一个口子,流了血。这可吓坏了姥娘,妈抱着我,姥娘在后边跟着,急忙到祁王大队的卫生所。当时的医生(我一直记着叫时建阁)医术很好,给我打上麻药,缝了几针。并安慰姥娘,没有大问题,过几天长住口,一拆线就好了,姥娘这才放了心。

我二姑家在姥娘家的后街,也能从紧挨姥娘家的一个过道儿七拐八拐地到达。有一天早上吃过饭(农村吃饭晚,早饭一般9点左右),我在姥娘家大门外(邻街)玩,见二表哥走过来,让我到他家玩。开始不想去,他哄着我,不知不觉跟着就去了他家。经过姥娘家门口,也没有回去给姥娘说一声,直到中午也没有回去。这下子可急坏了姥娘,她满街满村找也没有找见。姥娘说,当时就想着是不是让人家领(拐)跑了?最后才想到,是不是去后街二姑家了。一找,没错,就是在二姑家正吃饭呢。吃完饭,姥娘领着我回去狠狠地吆喝了我一顿。从此,我再也不敢乱跑了。

随机推荐文章

Copyright © 2018-2021 文章网(www.wenzhangs.cn)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3001349号

文章网 - 文章,故事,散文,诗歌,日志,日记,杂文,图文 - www.wenzhangs.cn

若无意侵犯了贵站版权,请来信通知,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,谢谢!邮箱:2624927959@qq.com

Top